在幫29個家庭找回孩子后,今年60歲的李靜芝,找回的第30個孩子,終于是自己的兒子。話題引起網友熱議。(12月20日《人民日報》)
當一位母親與“打拐”密不可分,其中包含著無法言說的痛楚,也蘊藏著巨大的力量。
網友們為“打拐媽媽”淚目。32年漫漫尋子路,從人生芳華尋到年近花甲,走遍大半個中國,青絲已然變白發,窮盡一切,無懼艱辛,決不放棄,只為找回丟失的孩子?!昂⒆邮悄赣H身上掉下的一塊肉,是游走的心臟,心沒了我如沒有魂的軀體惶惶不可終日,我怎能放棄尋找我的寶貝兒子呢?”母愛無私、偉大而堅韌。
“打拐媽媽”是眾多被拐兒童家庭的縮影。據報道,李靜芝結識了很多尋找孩子的父母,并幫助過不少孩子找到了父母。終于找回的第30個孩子,是自己的兒子,雖然歷經坎坷,但總算得償所愿,我們在為“打拐媽媽”母子團聚而高興之時,也不要忘了還有無數個媽媽、爸爸依然奔波在尋子路上,有的甚至至死都沒有再見到自己的孩子……
此時此刻,人們更痛恨人販子的可惡。當年,前后只有一分多鐘的時間,李靜芝兩歲半的孩子就被人抱走,從此30多年音訊全無。人販子利欲熏心,傷天害理,拐走的不僅是一個個孩子,更是偷走了一個個家庭的歡笑與幸福,特別是在部分地區,拐賣兒童已經形成一種家族式、專業化、跨地域的犯罪網絡。一些不法分子在巨額暴利的驅使下,喪失人性,鋌而走險,踐踏法律,讓無數個家庭陷入無邊的苦難之中。
拐賣兒童雖非命案,但某種意義上,其對社會治安的惡劣影響并不遜于命案。人類諸種感情中,親子之情是人類情感中最為強烈的一種。許多家長為了找到孩子,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乃至寧可付出生命代價。每一個被拐賣的兒童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,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生無法愈合的傷痛,在給失去親骨肉的家庭帶來沉重情感打擊的同時,也給法律威嚴、公共安全蒙上沉重陰影。
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。無論從法制文明還是人類道德來說,人口不能買賣,法治社會應對任何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零容忍。我們要構筑嚴打拐賣婦女兒童的法治屏障,提升科技防拐打拐水平,加強綜治力度,嚴厲打擊拐賣兒童的盜搶售產業鏈,建立舉報獎勵制度,實行“買拐同罪”,從重從快嚴打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,全力消弭“打拐媽媽”們的痛,讓每一個孩子健康、快樂、安全地長大,讓每一個家庭充滿安寧與幸福,彰顯國家保護少年兒童的堅決態度及法治力量。(王麗美)
聲明:本網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來源四川文明網
編輯:楊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