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壩州汶川縣威州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。
如何建設好、運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?近年來,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威州鎮通過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,健全志愿服務隊組織和指導志愿服務者,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,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,積極傳播正能量,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家園。
夯實基礎,高標準打造實踐站
汶川縣陽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。
按照統籌謀劃、示范先行、逐點驗收的建設思路,在先行打造雁門村、桑坪社區示范站的基礎上逐步推開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,今年新增建設南橋社區、陽光社區、七盤溝社區、麥通村等村社。
阿壩州汶川縣威州鎮現有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達標,站所標牌、領導架構、志愿隊伍、制度職責全部上墻,實現實踐站建設規劃、平臺設施、工作制度、志愿服務、活動臺賬、標志標識等“六個標準化”,有效提高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辨識度和社會認知度。
資源整合,激發群眾參與熱情
兒童之家。
整合農家書屋、健身廣場、文化活動室、兒童之家等資源,發揮本土村民、“大黨委”成員單位、社志愿者等作用,深入挖掘羌戲、羌歌、快板等鄉土文化資源,使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切實成為基層群眾理論宣講、教育服務、文化服務、科技與科普服務、健身體育服務的綜合性活動平臺,常態化開展各項實踐活動。
認真謀劃,突出關鍵特色
根據村社實際,南橋社區、麥通村認真梳理篩選,制定實施方案,精準實施特色“實踐站”。
南橋社區與國網汶川縣供電公司融合打造共享式文明實踐站,共同搭建文明實踐平臺,完善實踐站硬件設施,建立文明實踐項目,開展特色志愿服務,進一步提升內部凝聚力,傳遞思想潮流,促進文化成果轉化;麥通村緊抓文化主導核心,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充分挖掘本村熱心人士和有號召力、影響力的鄉賢,帶頭成立志愿服務隊伍,通過開展理論宣講、文體娛樂、“我們的節日”等活動,有效傳遞先進文化,進一步豐富群眾生活,提升了綜合素質。(阿壩州文明辦供稿)
編輯:楊均